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火不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11-03 09:15

历史悠久的火不思,出现于公元前1世纪初,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人民创制的一种弹弦乐器。

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

火不思之名及其形制,始见于元代史籍。《元史·礼乐志》(卷七十一)载:“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事物异名录·琵琶》载:“元志,天乐一部有火不思,制如琵琶,今山、陕、中州弹琥珀词,盖‘火不思’之转语也。”

看见文物 | 火不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路雪 摄

这种乐器在蒙古族建都北京的元代,已被列入国乐,是经常在宫廷盛大宴会或王室内宴上演奏的乐器。唐宋时期,火不思已流行于我国西北广大地区。后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新中国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

上图中这件明代的火不思全长83.5厘米,通体用红木制成,共鸣箱呈半葫芦形,下半部蒙以蟒皮,琴首平顶无饰,弦槽后开,左侧横置四轸,颈细而长,表面平滑无品,竹制琴马,张4条丝弦,琴背通体雕刻精美花纹,堪称传世精品。

 

责任编辑: 4150ZYN

责任编辑: 4150Z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