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全省黄河流域非遗资源分布广泛、品类多样,以历史起源早、传承链条完整著称,涉及中华人文始祖、根祖文化、农耕文化、民族交融文化、晋商文化等重要文化形态。
在不断发展中,山西省非遗资源与周边省份存在同质性,识别度不明显,非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做好全省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对相关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措施,并提出将打造山西黄河流域非遗IP。
图为忻州代县雁绣坊里妇女们忙碌刺绣 郭志清拍摄
《规划》明确了山西省要成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和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分析梳理了全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规划》列出了24项任务和9个专项工作,提出了要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传承弘扬水平,推动融合发展和加强传播推广等工作任务。
《规划》安排了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面调查和记录,加强分类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深化理论研究,强化代表性项目制度建设,提升传承人传承能力,提高传承体验设施效能,探索传承模式创新等具体举措。
图为在高平市举办的第六届(辛丑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 晋城市新闻中心提供
《规划》还就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旅游、乡村振兴、国民教育体系、传统工艺振兴、科技等六个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创新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和路径等作了安排。到2025年,山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初步建立。
《规划》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全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助推全方位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