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榜样,给人力量 | 巴音斯格力:甘做非遗保护路上“老黄牛”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01-07 15:44

 

榜样,给人力量 | 巴音斯格力:甘做非遗保护路上“老黄牛”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巴音斯格力是一名蒙古族干部,他从小在牧区长大,经常随家人去参加蒙古族那达慕。看着牧民聚在一起赛马、射箭、摔跤,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愈发强烈。

榜样,给人力量 | 巴音斯格力:甘做非遗保护路上“老黄牛”

2005年,大学毕业的巴音斯格力被分配到海西州群众艺术馆工作。当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巴音斯格力因为喜欢研究传统文化,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全方面搜集整理非遗材料

当时群众艺术馆工作条件简陋,只有两台电脑,很多老同志还不擅长使用,所有的文字录入工作都由巴音斯格力来完成。“那时候我们拿到的资料都是手写的稿子,我一点点录入到电脑中,馆里的老同志坐到我旁边教我怎么整理,我就边学习、边操作、边修改。”巴音斯格力回忆说,在整理非遗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找一些民间艺人询问、给他们做采访记录,然后自己回到馆里重新整理材料后再拿给专家审核,再根据专家的意见继续补充、完善。

榜样,给人力量 | 巴音斯格力:甘做非遗保护路上“老黄牛”

辛苦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2008年,巴音斯格力和同事一起申报的汗青格勒和那达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十几年,他对非遗保护工作投入了更大的热情。2016年,巴音斯格力获得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海西州群众艺术馆获得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榜样,给人力量 | 巴音斯格力:甘做非遗保护路上“老黄牛”

2020年,巴音斯格力一边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一边不分昼夜地研究、整理、修改非遗申报资料。他们申报的蒙古族服饰、德都蒙古全席、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全部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为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巴音斯格力先后主持编著以德都蒙古文化为主题的非遗丛书40余部。他和团队经常深入农村牧区去采访,还将全州75岁以上的老人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安排人员分别进行采访。他撰写论文20余篇,向全国各大院校赠送非遗保护类书籍700余套。

“如果我们不去努力的话,再过20年,可能好多东西就失传了。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的做好这些工作。”巴音斯格力说。

榜样,给人力量 | 巴音斯格力:甘做非遗保护路上“老黄牛”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巴音斯格力常年深入农牧区“讲党课”“讲政策”,发挥文化馆宣传动员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群众文化工作。他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走村到户,积极考察,动员各地青年、老年文艺爱好者加入文化队伍建设中。目前,已组建了5支来自海西州各基层的文艺“轻骑兵”团队。团队成员群策群力,自创自演,极富创造性的编排了《汗青格勒》等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节目,同时深入牧区、草原、学校、工厂去演出,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服务大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民族文化保护的事业中,也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文化推动力。

获得“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巴音斯格力说:“我大学时就入了党,从那时开始,我就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民族干部,我深沉的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为优秀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4162SKX

责任编辑: 4162SK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