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举行的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在推动文化“两创”上下更大功夫,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孟子故里邹城市不等不靠,当地文旅部门统筹资源利用与保护开发,明确提出要将本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进一步统一开拓创新的思想共识,凝聚开拓创新的行动力量,探索开拓创新的方式方法,务求开拓创新的实绩实效,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前期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明确,今年当地将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
比如,繁荣艺术创作。成立艺术创作委员会,加强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生产,挖掘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伏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一批反映火热生活和社会变迁的精品力作。复兴儒家婚礼习俗,打造新中式婚礼“邹鲁样板”,打磨提升原创礼乐文化音乐剧《礼门义路》,优化政德剧目《断机教子》,启动非遗项目《蛾子舞》,新创《孟子见齐宣王》等艺术作品,启动韶乐复原工作。
扩大文化交流。更高水平办好孟子故里母亲节,争创中华母亲节,举办邹鲁文化座谈会,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举办“风近邹鲁、礼乐中华”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区精品展系列活动,打造“风近邹鲁、礼乐中华”品牌。
实施“520示范工程”。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深化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520”示范工程建设,分别打造20个书院、特色小院、家风传承基地、乡村体验馆、乡村好时节主题节会,结合“守望相助”“冬旭暖阳”志愿服务,让传统美德在孟子故里发扬光大。
过去几年,邹城市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富集地,保护好既有文物和非遗资源,是文旅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工作计划,今年当地拟加大文物资源保护力度。健全文物保护责任体系。推进文保项目保护实施工程,启动三孟四期修缮方案编制,完成邾国故城保护范围内峄山街村考古调查及保护方案、万章墓本体修缮方案、上九山建筑群郑家胡同民居组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尹沟古桥保护方案编制。稳步实施孟庙-泰山气象门、承圣门、亚圣殿、启圣殿彩画保护前期勘察研究、铁山摩崖石刻保护前期勘察研究及明鲁王墓祾恩门、享殿保护修缮工程,争创省级文物保护示范区。
邹城市还将强化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丰富传统文化研学游内容,结合革命文物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红色”研学游。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展云展览、云直播,加强民众网络互动。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
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增强非遗传承保护意识。实施“非遗+”工程,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助力文旅融合,保护是前提,利用好是关键。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2022年邹城市将加快“两孟”景区综合改造,实施峄山“山城园”一体开发,争创5A级景区。推进孟子研究院一体化项目,打造集文化研究、博物展示、政德教育、廉政教育、研学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平台。推进亚圣文化产业园、伏羲文化产业园、孔孟研学文创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康王谷花世界、绿鑫春、上九山、匡衡湖健康小镇等文旅项目提档升级。瞄准大型国企、民营巨头、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对接洽谈,举办文化旅游专题招商活动,跟踪服务重点项目。
当地还计划在丰富旅游业态做文章。实施两孟、峄山、鲁王陵、上九山、孟苑等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景区提档升级,使孟子故里成为政德、传统文化研学游目的地。整合“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土文化、民俗生活等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加大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一批省级精品文化旅游小镇、省级景区化村庄和市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文化融合发展样板村,持续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以创成全省首批文旅消费示范县为契机,扩大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影响力,释放文旅消费活力。支持花千谷超级夜市、鑫琦夜巷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强与京东科技合作,推进京东文旅结算中心项目落地。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扩大京东文旅旗舰店、一部手机游邹城、邹城文旅大数据监测平台影响力,让邹城文旅线下有品牌,线上更精彩。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