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表彰了一批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山歌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福云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
陈福云自2009年开始为偏远山区的儿童教唱新化山歌。每个学期她都会选定一至两所山区学校,每周固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给那里的孩子上课。今春她选定的是水车镇中心学校,但是因为大雪,最快要下周才能去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
陈福云为孩子们教唱新化山歌
十几年来,陈福云累计为新化县30多所偏远学校的孩子教唱新化山歌。“孩子们特别喜欢我教的新化山歌,每次去都有很多学生围着我,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再来。”陈福云说。去山区学校的路很远,有的学校单程就需要2小时车程,多年来,她自掏路费在为山区孩子传艺的路上一直坚守,从未计较过得失,也从未想过放弃。
陈福云为留守儿童教唱新化山歌
从事新化山歌演绎与教育传承工作30多年,陈福云凭借自己为新化山歌的人才培育和传承推广做出的突出贡献赢得了“新化山歌皇后”的美誉。她是将新化山歌纳入新化县文化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常规教学体系的带头人,是推动新化山歌实景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开拓者,是活跃在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展演舞台上的一枝新秀。
2011年至今,陈福云在新化县文化艺术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山歌特长生,邓雅旋、吴萍婷等优秀学生还曾参加世博会、世园会、全国原生态民歌展演等多个活动。如今,已经是副校长的陈福云仍然坚守在新化山歌教学一线,每周为学生上8节课。
为了发动更多人参与新化山歌传承,近两年,陈福云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组织了两次新化山歌教师培训班,全面系统地将新化山歌的起源、特点和教学技巧传授给100多位全县各乡镇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山歌爱好者。“老师们参加培训后,在音乐课设计里加入了新化山歌的教学内容,很受学生的欢迎。”陈福云说,“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沟通新化山歌的教学问题,有的老师还邀请我去他们学校为孩子们上音乐课,很多孩子还在参加才艺比赛的时候选择新化山歌作为表演内容。”
作为客座教授,陈福云还多次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校举办新化山歌专题讲座,累计听课师生超过万人。她走访了全县上百个村庄,搜集整理原生态山歌上万首,编印了《新化山歌100首——好歌在民间》一书。
每逢旅游旺季的周末,在新化县天门乡土坪村文化广场,民俗歌舞节目《瑶旺天边外》都固定为游客上演,不仅丰富了乡村民宿旅游的文化内涵,而且拓展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瑶旺天边外》以及实景山歌剧《呼唤紫鹊归》《寻宝2》、原生态音乐实景剧《谁与茶缘》等都是陈福云以新化山歌为主要内容,结合新化县各地旅游资源,为当地群众导演的旅游演艺节目。
为了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非遗力量,陈福云深入全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景区采风,搜集整理民谣和民俗故事,编创旅游演艺节目。她还在水车镇、荣华乡等地协助创办了6所新化山歌传习所,免费为当地村民举办农民山歌培训班,培训农民学员2000多名,打造了紫鹊界艺术团、龙湾湿地艺术团、天门瑶艺术团等多支农民演出队伍,成为各乡村旅游景区永不流失的民俗演绎队伍。
为传承推广新化山歌,陈福云平均每个月都要上五六十节课,其中的辛苦与艰难无法言说。“因为热爱,我把传承新化山歌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无论怎么艰难,我都乐在其中。”陈福云说,她收的8个徒弟如今都在坚持传承推广新化山歌,未来,她计划和一些民俗专家、有造诣的山歌老师一起编纂新化山歌教学的课堂读本,同时,发挥自己市政协委员的作用,建设振兴新化山歌的委员工作室和新化山歌协会,也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力度,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新化山歌传承中来。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