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20—2006)《古籍定级标准》,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这些古籍,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古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我国存世古籍数量巨大,根据《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古籍约为20万种,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丛书,就收录古代典籍文献1.5万多种。
从版本类型看,古籍资源版本类型丰富,覆盖刻本、稿抄本、套印本、石印本、铅印本等,呈现出资源分布广、品种众多、内容丰富的特点。这些古籍,传承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历史和发展的进程,其中所蕴含的聪明才智和厚重的中国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脉,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珍贵资源,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全面做好古籍的保护抢救工作,有重点、有目标地做好古籍的整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创新性转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古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我国的古籍资源主要收藏在图书馆、博物馆、大学以及寺庙和私人手中,据统计,其中60%以上的古籍存放在图书馆中。作为古籍资源的重要收藏地,图书馆在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破损古籍数量多,破损严重。从全省古籍收藏情况,甚至全国古籍保护情况来看,由于近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古籍保存条件虽然得到了许多改善,对延长古籍寿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古籍存世时间长久,以前保存条件恶劣,导致目前古籍和民国线装书的破损数量比较大,而且破损也比较严重。老化、酸化、絮化、霉变、鼠啮、虫蛀等现象大量存在,且呈现出不断加剧的状况,加强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
(二)专业人员极度匮乏。古籍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是我馆乃至目前古籍收藏单位的一个普遍现象。有的单位到现在仍然没有专职保护人员,除此之外,专业人才不足,也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近年省古籍保护中心为了解决专业人才的不足,承办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一些培训,为省内古籍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些培训机会,但由于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没有足够的知识素养、培训学习和实践,很难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充实人员,加强人才培养,是更好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古籍修复任重而道远。由于古籍破损数量大,任务重,破损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呈现出加剧趋势,而古籍修复人才又奇缺,导致大量的破损古籍无法修复,这已经成为各馆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只有尽快培养修复人才,开展修复工作,才能挽救那些破损或濒临消失的文献,使中华古籍得以妥善保存和保护。
(四)古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脱节,重藏轻用的现象依然很突出。古籍文献藏与用的矛盾由来已久。对于图书馆来说,保存和延续人类文化是其重要职责。由于古籍文献的不可再生性,对古籍的破坏就意味着永远失去。因此各图书馆出于珍爱对古籍利用做出一些限制实出有因。但是,对古籍开发和利用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建立高效便捷的古籍阅览制度,对古籍进行正确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开发,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让读者了解古籍所蕴含的价值,激发读者对古籍的热爱。
(五)古籍资源的数字化水平较低,数字化产品较少,不能满足读者对古籍资源的多种形式的阅读需求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古籍数字化也逐渐成为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古籍进行认真选题,对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将是古籍化身千百、走向大众的重要方法,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鉴于以上问题,如何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些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图书馆一个重要的课题。
古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方法措施
基于以上问题,下面以河北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做法为例,就古籍资源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转化利用方面工作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做好古籍普查登记,为古籍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奠定基础。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计划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历时十几年,全国古籍普查已经基本完成,270余万部古籍被登记在册。通过对古籍品种和数量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普查、登记和统计,可以全面了解古籍的基本信息、破损程度和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古籍档案、馆藏古籍数据库等,为古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基础。
燕赵文化源远流长,河北省古籍藏量丰富。自文化部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关于古籍普查的通知以来,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即开始推进全省的古籍进行普查摸底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各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进展速度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因为缺乏专业人员和经费甚至无力开展此项工作。为此,省古籍保护中心克服人员极度短缺的情况,加大力度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推进普查登记进度:
一是从省古籍保护中心抽调人员前往普查单位进行援助普查,二是督导普查力量薄弱的单位将古籍送来省中心帮助普查,三是接受普查单位派员前来学习,采取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四是在大学在校生中招收志愿者方法等,五是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积极配合,成功举办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河北志愿普查工作。通过各种努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已近尾声。其中35家单位的普查登记的项目为平台的全部项目,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全省共完成平台著录5万条,完成全省总量的92%以上。到目前为上,全省古籍藏量、存藏特征、保护现状基本摸清。
这一工作的推进和完成,为古籍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使科学有序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古籍资源成为可能。
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工作,为建立全省古籍书目联合数据库建立了基础。
在全省古籍普查摸底基础上,河省古籍保护中心不断推动全省古籍收藏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工作。截止到目前,我省已经出版《河北省图书馆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保定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石家庄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河北省32家公共图书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经进入审校校样阶段,有望近期正式出版。此部目录共收全省32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数据7千余条,近10万册古籍。除此之外,省古籍保护中心已经完成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师大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数据一审和二审工作,前者已经提交出版社,后者即将提交出版社进入出版阶段。此项工作的完成,将为建立全省古籍联合目录,开启《中华古籍总目·河北卷》做好准备。
开展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逐步建立科学的分级保护制度。
在推动全省古籍普查的同时,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还积极响应文化部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的六批关于开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的通知,认真指导和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进行申报。通过此项工作,我省共有8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此同时,省古籍保护中心分别于2011年、2013年积极开展首批、第二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并将评审结果分别报送省政府,由省政府正式公布。我省共有304部古籍入选省珍贵古籍名录。此项工作的开展,以及一批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省珍贵古籍名录,使我省的古籍保护工作正在逐渐走向有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开展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建立符合或者接近国家标准的古籍书库,推进全省古籍生存条件不断改善。
为了改善古籍保护环境,延长古籍生存寿命,我省古籍保护中心通过积极动员和认真指导,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完成了文化部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我省共有6家收藏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6家入选“河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这项工作中,我省各古籍收藏单位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保护环境,一批符合或者接近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藏书库已经建成,全省古籍生存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加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为提高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充实队伍。由于古籍从业人员严重匮乏,从事古籍工作的人才更是缺乏,多年来从我省古籍保护中心到各收藏单位都在想方设法充实古籍从业队伍。一方面增派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从学校毕业生中招录专业人才,使我省古籍保护中心人员极度短缺情况稍有改善。
二是组织培训。省古籍保护中心自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古籍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省中心先后组织全省、全国范围内的古籍培训6次,培训省内外古籍从业人员500人次。包括古籍编目、古籍普查、古籍数据审校等一系列内容,人员涉及公共图书馆、文博系统、档案系统、高校图书馆等60多家。通过这一系列培训,我省的古籍专业队伍进一步得到加强,人员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是对古籍队伍中的骨干重点培养。为了培养骨干,我们从全省古籍收藏单位中选取了部分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参加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此类培训共计48人次。包括古籍版本鉴定、古籍普查、编目、平台维护、修复等各方面等。古籍从业人员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四是为了弥补古籍人才匮乏的现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除了从大学中选取了热爱古籍工作并有一定历史和古汉语知识的历史和中文系在读研究生加入古籍普查志愿者队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培养志愿者人员,成为我省古籍普查工作的补充力量和古籍保护工作的后续人才。
五是对基层进行实践培训。对于一些古籍工作力量薄弱的地区,我省选拔一些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下到基层进行现边工作边培训的模式,为一些基层图书馆培养了人才。
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延续古籍寿命。古籍修复自古就有,据史料记载,唐代以来中央藏书机构就已有书籍修复人员,宋代的书籍修护人员被称为“裱褙匠”“装背匠”,在国家图书馆藏宋版《文苑英华》封底就有“景定元年(1260)十月二十五日装背臣王润照管讫”的文字记录。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需要很多道工序。修复者不但要知晓历史上不同时期典籍的版本、装帧形式、纸张特点等,还要掌握系统、专业的操作手法。河北省图书馆(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克服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一直在试图推进此项工作,除了派员工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天津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培训外,还于2015年从金陵科技大学中招录一名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由于编制不能解决,工资待遇低,此名员工不久即离职。尽管如此,省古籍保护中心一直在努力,2022年已经将招录古籍修复人员纳入到工作计划中。
通过整理研究和影印出版,促进古籍的传播和利用。古籍,是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因此,树立“重藏不轻用”的观念,既要把馆藏古籍保护好,又要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为了让那些束之高阁的古籍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组织专家对那些珍贵的古籍善本、孤本,进行认真的遴选、整理,选择那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代文化典籍,能够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古籍,采用先进的数码影印技术,有计划地整理、复制、出版,为更多的人提供阅读和研究古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了3.6万种古籍整理图书。近些年来,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有近1800种。河北省图书馆近年也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复制出版了清康熙版本《畿辅七名家诗抄》《畿辅通志》等。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和再造善本书库还收藏很多影印古籍,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在系统购藏新印古籍中的精品之作的基础上,河北省图书馆还在馆内开设古籍特藏阅览室,免费向读者开放,以馆藏古籍精品展、馆藏地方文献展等形式,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推荐给向广大读者。既方便了读者查询资料和阅读学习,也促进了古籍的传播、研究和转化利用。
开展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让古籍保护意识深入社会各阶层。
古籍资源浩如烟海,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真正的推广利用,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做好普及和传播,才能真正让古籍走向大众读者。近年来,河北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馆际交流合作,组织省内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其中包括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承办了中图学会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和“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巡展、“创客·图书馆”等宣传推广活动。之后,又举办了公私古籍文献联展、文房雅玩展、京津冀珍贵古籍书影展等,既提高了藏品利用率,也让古籍走进了大众生活。
从2019年起,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又连续三年举办了晒书活动。包括2019年的“相约冀图 共赏古籍之美——河北省首届晒书节”,共晒出公藏和私藏的古籍珍品62部,全省古籍保护成果几十件,并在现场安排古籍修复、碑帖传拓技艺展示;2020年,邀请北京、天津古籍藏家,共同举办了河北省第二届晒书节暨民间晒宝大会,所晒珍本包括唐代中期敦煌写经、北宋佛经《毗卢藏》、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等36部珍贵古籍;2021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在七夕节到来之际,成功举办了“迎七夕 晒经典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第三届晒书节——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暨馆藏《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晒书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吸引了省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家及省、市各级媒体的纷纷报道,对激活经典、传承文脉有积极影响。
2019年,我馆还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教育推广活动,推出三场讲座:“《周易》的智慧人生”“《左传》——圣人的羽翼”“《楚辞》的题材、语言与艺术成就”,通过专家学者讲解古籍中蕴含的精华、优秀的价值观,让广大读者距离了解古籍珍品,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让古籍走出馆藏的深闺,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出其应有的现实价值。
推进古籍数字化进程,为古籍的进一步推广创造条件。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古籍数字化可以降低古籍损坏的风险,方便用户对某些文献、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按需浏览与保持随机存取,有利于图书馆更对馆藏古籍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馆藏古籍的馆际互借等。古籍数字化为研究古籍资源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一条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途径,是古籍保护和整理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方便古籍为研究者所用,促进古籍的传播和转化利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方法。
结语
古籍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对其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古籍资源开发保护方案,让书写在古籍文献中的文字“活”起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仍是图书馆目前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具体行动,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以传承文明、嘉惠当代、流泽后世。
(作者系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 冉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