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太假梗”冲上微博热搜的时候,春雨工程山东文化志愿者正在故事发生地以西约600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进行文化润疆服务。
“背景太假梗”的主角刘元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养蜂协会会长。为证明自己直播时没有使用假背景,他丢了桶、丢了鞋子,甚至找来马,证明身后美如画的风景是真实的。
山东文化志愿者切身感受到了大美新疆的辽阔、壮丽。更凭借自己的专业服务,赢得阿拉尔市各族群众的认可与热情掌声。
7月30日至31日,山东文化志愿者在首场文艺展演取得热烈反响的基础上,继续在阿拉尔市奉献了一场演出、一场讲座,以及广受当地老中青群体欢迎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
春雨工程开展多年来,山东文化志愿者创新内容形式,根据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性、有重点地开展山东民间歌舞沉浸式互动讲座。
在阿拉尔期间,来自山东省文化馆、临沂市的文化志愿者,走进阿拉尔市文化馆的排练厅,带着饱满的热情,邀请阿拉尔的文艺爱好者学唱《沂蒙山小调》,学跳胶州秧歌。
《沂蒙山小调》是沂蒙山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曲调。每当悠扬的旋律响起,大家的思绪立刻飞跃万水千山,回到绿水青山绵延不绝的鲁南老区。
山东省文化馆青年演员吴双,多次参加春雨工程边疆志愿服务活动。每一次演出,每一次讲座,她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提前做好准备。此次阿拉尔沉浸式互动讲座,她和阿拉尔艺术培训机构等的文艺爱好者面对面,以《沂蒙山小调》的演唱为主题,告诉大家如何注意“上滑音”“下滑音”,怎样“咬字头”,以及更好体现山东民歌特色的唱法技巧。
另一位山东文化志愿者菅广福,对此次新疆之行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与上一次来相比,新疆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感到振奋和高兴。”菅广福说,在跟当地群众交流的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大家奔向好日子的劲头很足。讲座上,有一位文艺爱好者,之前在成都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阿拉尔,现在成立了一家生态旅游公司,和10多位乡亲共同创业,生活越来越富足。
7月30日,山东文化志愿者走出阿拉尔市区,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为基层群众演出独具沂蒙风情的文艺节目。
当晚9点半,演出正式开始,虽然已经没有空位,但当地热情的群众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有的看到实在没有座位,只好站在两边过道的空地上。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当地工作人员认真维护现场秩序,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看演出的愿望。
演出举办之前,山东文化志愿者还组织了非遗展示体验活动。面塑、葫芦雕刻、风筝扎制、社火脸谱的传承人与当地群众围坐在一起,展演技艺,介绍项目,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交流感情。
风筝扎制技艺(即潍坊风筝)传承人郭洪利,深感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潍坊风筝是山东省潍坊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彰显齐鲁大地人文底蕴和工匠精神的载体。”郭洪利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更要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非遗项目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通过展演和相互体验,可以有效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民心相通。
山东文化志愿者此次赴阿拉尔市进行交流,在当地掀起齐风鲁韵的热潮。当地群众在感慨节目质量过硬的同时,也为鲁新两地日益增加的交流渠道感到开心。
在阿拉尔市生活近30年的山东籍老乡钱林东说,这次山东文化志愿者来到新疆,就像走亲戚一样。当地的老百姓,对山东文化志愿者是热烈欢迎。山东文化志愿者的节目、讲座,也让阿拉尔人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对内地文化建设的认知水平。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化润疆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文中图片由苏锐拍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