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公共 | 山西灵丘:农耕文明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11-16 17:3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既要产业振兴、更要文化振兴。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保护本地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为手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牵引,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公共 | 山西灵丘:农耕文明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牵引,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起来

时至今日,灵丘县“山水北泉”实景演出项目已从最初红石塄乡北泉村文艺志愿者“群众演、群众看、群众欢”的文化活动蝶变为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的亮眼景观,2020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排在山西展区前列;《龙渠沟的老百姓》大型民俗实景演出,则从群众生活品质、精神面貌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新时代山乡巨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牵引加持。在纵深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工作中,灵丘县将乡村文化振兴同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有机融合,让公共文化供给“适销对路”,打造了12个县级文明实践基地,建成基层文明实践阵地600多个,实现了中心、所、站三级联动全覆盖,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精神文明成果延伸到底、涵盖到位,可检验、可共享。

落水河乡新庄村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正围绕“喜庆丧葬”开“碰头会”,计划增加村文艺志愿队“红白事宜”帮办功能,节省群众雇用文艺演出队伍的开支,开展移风易俗,培树新风正气,不仅如此,村党员志愿队还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送服务送温暖。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已成为乡村振兴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依托总队为统领、专业志愿服务队为骨干、互助型志愿服务队为基础、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组织架构,灵丘县650余支志愿服务分队当好理论政策“宣传员”、主流价值“领航员”、移风易俗“倡导员”、疫情防控“战斗员”,常年活跃在乡村街巷,引领形成邻帮邻、户帮户和谐文明好风气,“新风尚”正变为“新风俗”。

“孩子已经能从1写到10了”,东河南镇小寨村白永菊高兴地合不拢嘴。把路边捡到的被遗弃脑瘫小孩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拉扯大,孩子慢慢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2021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白永菊等19人被评为“灵丘好人”,好人引路守望相助蔚然成风。

围绕实景演出,北泉村利用自然禀赋,大力打造旅游休闲、绿色康养为一体的美丽村庄,越来越多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旅游年收入突破300万元,精气神变成了GDP,文化振兴结出了丰硕成果。

公共 | 山西灵丘:农耕文明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以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起来

日头偏西,独峪乡独峪村的李大爷就早早坐在了戏台前等着看“文化下乡”革命题材电影,这已成了他生活的日常。每年县里组织的“送戏下乡、送艺下乡、送电影下乡”达3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当天展演的是电影《地道战》,村里的老人去看的很多,那是他们鲜活的记忆。

文化惠民不仅局限于此。“县图书馆、城市书房+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的供给体系实现了全县乡村图书借阅服务全覆盖。除了乡村文化室,县文化馆、博物馆更是免费开放,为“全民阅读、全民学习”提供了平台;移动音响、流动文化车等设施投放力度也向基层倾斜。

“感觉自己站在了央视春晚舞台的中央”,演员刘国宁至今对2022年小寨“村晚”念念不忘。此次“村晚”规格高,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接地气,由灵丘县岸底、黑龙河、小寨等8个村“村晚”集合而成,演员全是村民群众,融舞龙舞狮、地方说唱、红色故事于一体,村味、年味、春味十足;够时尚,接力展播带领观众“云上”游乡村,250多万观众在线观看,也将“京西福地 山水灵丘”品牌印象推向了“云端”。

“小寨”春晚既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必然。近年来,赵北乡农民运动会、下关乡插秧节、柳科乡芍药节等由基层政府借力农事主导主打的文化活动持续发酵,不仅点亮了乡村文化生活,更推动县乡村三级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更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

“平型关文化旅游节”至今已举办15届,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场地分布也由县城建成区向周边乡镇扩散,反映了乡村承接文化活动能力的增强和行动的自觉。目前,灵丘已形成了“传承人带动+爱好者参与+政府部门和乡镇村支持”的多元文化服务体系,乡村群众文艺队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乡村文化带头人雨后春笋般涌现,实现了村村都有文艺队,随时都能舞、随时都能唱。

明年“春晚”,注定会更精彩。

公共 | 山西灵丘:农耕文明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以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为目的,让乡土文明活起来

2021年3月,接中央电视台邀约,灵丘罗罗腔4名演员专程赴央视戏曲频道录制剧目《小二姐做梦》,国家级非遗文化登上了央视,这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新资源,精编《白罗衫》《黄牛县令》《花烛恨》等新剧目,主动走出去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公益演出,罗罗腔非遗文化走出了一条自我变革的阳光大道。

从忸怩到自信,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仅需要对自身的高度认同,更需要综合施策、绵绵用力、久久为攻。

2022年元宵节,大涧云彩灯、北水芦小曲、腰站舞狮在县城街头群众元宵表演中大放异彩,落水河文化大院助推作用功不可没。灵丘历史悠久,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落水河乡占比大。建成文化大院,各类文艺队伍可随时进行排练展演,专家也可定期上门指导。除了“进京城、进大院”,全县还通过“抓认定、广申报、促提升”,组织优秀非遗文化进景区、进学校、进农村,促其焕发新生机、得到新传承。

文化遗址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烽火年代的留存。灵丘是革命老区,光红色文化遗址就有190多处,数量占全市一半,位列10县区之首。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全县不断推进文化与旅游互促共融,文化遗址正变得“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近日,下关乡杨庄村、独峪乡曲回寺村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位于杨庄,目前医院旧址保存基本完好;曲回寺村有唐代石雕组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建有石像冢博物馆,可供游客参观。传统村落不仅要求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完好,而且要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使古老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位列山西省入选的70个村庄名录,是对文物保护最大的褒扬。

发展非遗文化,保护文明遗址,弘扬我们源于兹长于兹的乡土文明,既是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重要位置的鲜明体现,更是为了礼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县举办的“门头水乡欢乐农耕文化季”“农民丰收节”等活动,通过重温古老的农业仪式,不仅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敬畏,更体现了从深厚底蕴中汲取奋进力量的文化振兴自觉。

不久前,大同市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在灵丘县独峪乡花塔村举行,以文兴旅、以节造势,艺术与乡村契合,传统和现代交融,农耕文明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图片由张煜提供)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xm4185

责任编辑: xm4185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