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非遗·匠心(7)|韩派风筝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0-06-24 08:42

非遗·匠心|韩派风筝

风筝制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和鲁班以木材制成鸟禽状器械,放之能飞,称为“木鸢”。汉代开始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称为“纸鸢”。后来又在纸鸢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飞时因风吹而引起哨响弦鸣,声音悦耳,如同鸣筝,故称“风筝”。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那时,村民已有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风筝。开始时仅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后逐渐发展为商品。至乾隆年间(1736—1795年),风筝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业。明代潍坊风筝以板子风筝为主,后逐步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以长串蜈蚣为最(最长可达三百六十多米)、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造型系列,内容有人物故事、鸟兽、鱼虫等。

潍坊的风筝不仅全国闻名,还有一位被誉为“风筝明星”的老人韩福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他的龙头蜈蚣风筝被风筝界称为“韩派蜈蚣”。

年仅九十的韩福龄最大的愿望是能继续扎制自己喜爱的风筝,并将这项技艺传承发扬下去。目前,韩福龄在省内外有多名徒弟,都是风筝界的杰出人物,为风筝技艺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 4083LWJ

责任编辑: 4083LW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