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武汉非遗巡礼】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重返全国第一方阵再出发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0-06-17 14:43

 项目介绍: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其基本内容包括木偶表演艺术、木偶制作技艺和配音配唱艺术。

一根木杖,两根铁签,人偶合一,演绎世间百态。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历史悠久,极具荆楚特色,经历了从清道光年间的孕育期到民国时期的成型期,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繁盛期。其以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写意的表现、随心所欲的创作力以及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加上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为无数老百姓所喜爱。

1992年以后,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由于诸多因素曾有一段沉寂期,但近年来通过各方不遗余力的保护传承,重返全国木偶皮影行业的第一方阵。

融汇荆楚审美 不断推陈出新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发源于武汉,1850年已有艺人在汉口后湖一带进行演出,剧目有《王小二打老虎》等。其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与本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地方剧种、曲艺文化紧密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在木偶制作上,神韵天然、追求极致,充分体现出轻便、细腻、灵巧、传神的艺术特点。尤其是古典人物造型,融汇荆楚文化审美,装饰风格以戏曲服装为主,大量融入武汉地域刺绣“汉绣”的特点。

在配音配唱上,推陈出新,南北杂糅,又与武汉的戏剧、曲艺紧密融合,音乐多以楚剧小调为主,借鉴、融合了汉剧的唱段、唱腔。

在剧目题材上,大都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如根据武汉归元寺十八罗汉改编的《罗汉传奇》,根据黄鹤楼传说改编的《少年与黄鹤》,讲述湖北民间故事的《蜜桔娃》《假人》等。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艺术也在不断创新。第四代传承人郭小川在全国开创了杖头木偶表演长水袖的先河。沈应春、曹继宗、张威铭等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创了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纸浆新工艺,使制作的木偶变得轻便灵活、方便表演。

2013年以后,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的保护单位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新杖头木偶剧目,编排多部新剧,如卡通剧《卡卡的可爱车牌》、默剧《亲》等。

屡获全国大奖 打造一流非遗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的精品剧目,屡屡在全国获奖。2019年8月12日晚,在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中,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木偶戏《少年孔丘》斩获包括最佳剧目奖在内的5项大奖。

2019年10月,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舞蹈《千年礼颂》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演出中绚丽夺目,重塑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辉煌。

此外,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加强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的传播工作,努力恢复传统经典剧目,送戏进校园、进社区,大力传播和推广木偶艺术,平均每年演出近百场,观众数万人,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演出。

目前,武汉市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武汉木偶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并举行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传承人拜师仪式,培养的木偶戏学员已成为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全国木偶技艺大赛上获得多个奖项。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将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推动武汉杖头木偶艺术创新发展;同时,继续坚持周末亲子、惠民以及进校园、下农村、进景区等演出活动,大力发展和旅游相关联的演出项目,让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信在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循环中,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必将被打造成一流非遗项目,这张荆楚文化名片也将被擦得更亮。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瞿祥涛

 

责任编辑: 4083LWJ

责任编辑: 4083LW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