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创新传承渔家文化,山东荣成文旅融合走出高质量之路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8-11 17:53

记者8月11日从山东威海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荣成市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三渔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领域、新途径、新形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开放性、可借鉴的群体创新传承新路径,被授予“中国渔民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荣成“三渔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由祭祀走上舞台,成为胶东地区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海,是荣成历史的根;海,是荣成文化的魂。千百年来,对大海的信仰与崇拜,贯穿于荣成沿海渔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为祈求海龙王护佑平安、风调雨顺,逐步形成了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祭祀仪式,创作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渔家锣鼓、渔家秧歌和渔民号子,统称荣成“三渔文化”。

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荣成市将“三渔文化”纳入全市重点培训计划和人才振兴战略,通过骨干下乡培训、云上直播、外出学习等多样化方式,文化普及推广到镇、到村、到点、到人。三年累计培植“三渔文化”各类专业表演队伍28支,培训遍及全部22个镇街、841个村居,年举办专业培训3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市镇村三级网格化传承发展体系全面铺开、全域覆盖。同步举办全市秧歌大赛、锣鼓擂台赛、渔民号子表演赛等,通过以奖代补、以赛带训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发放“三渔”服装、道具1.2万套,奖补非遗传承人152万元,“三渔百千万英才计划”荣获2019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十大亮点,传统创新的“三渔”项目遇见现代流行的广场舞,成为城市广场、农村文化大院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目前,“三渔文化”骨干群体规模达6.3万人,五年人数翻了两番。

在荣成,从传统节庆、文艺演出到重大活动,“三渔文化”逢场必演,形成了非遗群体性传播矩阵。在“三渔文化”的传承实践中,荣成市注重形式创新,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活力。围绕渔民节、成山头吃会、赤山庙会等传统节庆,突破固有的方式,创新融入游客参与的展演形式,由渔民号子祈雨开篇起势,到渔家秧歌庆丰收结束,将传统渔家祭祀活动打造成为一场游客深度参与的地方文化盛宴。2021年荣成渔民节被列为省文旅厅“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24节气系列活动之一,进行了重点报道推广;围绕荣成滨海马拉松、国际涡喷无人机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三渔文化”展演唱主角、挑大梁,仅马拉松比赛一次性参加人员就达3867人,丰富的活动内容、盛大的表演场面、央视的全程直播,“三渔文化”惊艳全国;将“千人锣鼓大赛”“千人秧歌大赛”等群众性文艺演出搬入景区,游客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欣赏民俗节目,极大地拉长了文旅产业链条,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2020年,在文旅部主办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培训班上,荣成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单位作交流发言,获得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针,荣成市在打造“三渔文化”服务队基础上,组建了全市文化志愿服务队,“三渔文化”骨干群体99.8%人员加入,志愿服务人员覆盖全部镇街和村居。以“浪花飞扬”为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形成强有力的“三渔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效应,被评为省级文化志愿服务优秀品牌项目,打造了一支人民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服务队伍,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前列。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荣成市每年组织业务骨干、传承人和专家进行曲目创新编排,二度创作加工,不断打磨。成立63支庄户剧团,通过文化志愿下乡演出将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走进万家,全市1.2万名文化志愿者年开展文化志愿活动10000多场次,极大提升了百姓的精神气,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由本土渔民参演的原创舞蹈《渔家秧歌》入选2019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放歌新时代——山东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展演”项目;在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上,荣成“大鱼岛渔村村晚”入选央视首届《我的“村晚”我的年》直播展演剧目,在线观看人数达300多万人次,荣成“三渔文化”走向全国。

 

责任编辑: 4146DHX

责任编辑: 4146DH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