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公布,其中,山西省翼城浑身板、屯留道情、陵川钢板书等14个项目入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447家单位位列,其中,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长治市屯留区文化馆、翼城县人民文化馆等单位被拟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山西5项目入选,分别是翼城浑身板、屯留道情、陵川钢板书、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葫芦制作技艺(文水葫芦制作技艺)。
翼城浑身板,又叫“花板子”,因舞时表演者用檀木板击打全身而得名。随着舞姿的变化,木板左拍右擦,上击下打,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同时彩带也袅袅飞舞,是一种非常优美又健身的传统民间舞蹈。浑身板起源于明万历年间,迄今有500余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翼城县南梁镇郭家坡村和王庄乡王虎村。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翼城县人民文化馆。
屯留道情又称“道腔”或“渔鼓”,是流行于晋东南屯留、长子及潞城、长治、壶关一带的曲艺表演形式。屯留道情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屯留、长子一带的方言,多为单人演出。演出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或坐或站说唱,后以单钹替代渔鼓,左手持简板,在小指上挂一扇小钹,右手持筷子敲击小钹,和简板配合,打出“啪堂啪堂”的节奏,用作前奏和间奏,简板则一直贯穿说唱始终。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长治市屯留区文化馆。
陵川钢板书是地方说唱艺术,因说书者手持钢板演唱而得名。其以唱为主,说唱相间,形式灵活多变,可以表现复杂丰富的感情。据老艺人讲,清道光年间就在民间流传,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当地“干板书”吸收河南“四股弦”音乐素材演变而成。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是近年来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在八义窑古窑址的窑底基础上,成功传承和发展的传统红绿彩瓷工艺及文化。长治八义窑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瓷窑之一,其率先创烧的红绿彩瓷,为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山西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以葫芦为载体,以烙刻为手段,辅以针刻、彩绘、镂空、浮雕等工艺,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突出“以铁为笔,以火为墨”的艺术特征。应运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可以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文水县石安葫芦种植加工协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山西9项目入选,分别是五台八大套、沁源秧歌、太原剪纸、惠畅土布制作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朔州传统鎏金技艺、摸骨正脊术、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
五台八大套是五台山寺庙音乐器乐曲的一部分,也是器乐曲中最完整的一部分,常在禅门佛事赞偈仪式中演奏。五台八大套是一个大型套曲,一共由八套套曲组成,每一个套曲最少有四十多个曲牌,最多的有七十九个曲牌,演奏下来规模宏大、曲调优雅。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五台《山西八大套》研究会。
沁源秧歌是在沁源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舞小戏,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未形成剧种以前,是一种自唱自乐的民间歌舞形式,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抗战时期,抗日政府把沁源县的“难民剧团”整顿改编为“绿茵剧团”,编创了《挖穷根》《山沟生活》等20多个曲艺剧目,宣传党的抗日政策、鼓舞军民斗志、凝聚抗日力量。在此期间,用沁源小调编演秧歌剧的活动渐渐普及起来,逐渐形成了观众今天所看到的沁源秧歌。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沁源县人民文化馆。
太原剪纸朴实生动,取材广泛,表现夸张,以独特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装点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着劳动人民的情怀。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山西上林苑传统剪纸艺术研究所。
惠畅土布制作技艺兴于山西省永济市,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线、落线、经线、刷线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永济市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又称“五步制盐法”,始于唐代,是一种古老的制盐工艺,主要利用运城盐湖老滩水通过集卤蒸发生产结晶盐,其工艺包含用水和治水两道工序,是浇晒作业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核心步骤包括集卤蒸发、过箩除杂、储卤、结晶和铲出。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太谷饼原名油甘饼,因产于太谷而得名,其创于明末清初,融合了汉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面点制作技法,是山西面点技艺的典型代表。太谷饼具有酥而不碎、甜而不腻、鲜香可口、久放绵软等特点。其制作技艺比较繁杂,配方属秘方,基本过程分为选料磨面、发酵熬粞、芝麻脱皮、发面、和面、揉制、烫面翻烤、冷却入瓮八个步骤。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太谷县鑫炳记食业有限公司。
在中国古代金属工艺装饰中,鎏金工艺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镶金方法,其技艺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冶炼文化的巅峰技法。传统鎏金工艺起源于战国中期。朔州市因地处大同云冈石窟与忻州五台山佛教寺庙群之间,历代信众供奉鎏金铜佛像,传统鎏金技艺在朔州得以传承发扬。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朔州市朔城区肖岗工艺品加工工作室。
摸骨正脊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传统骨伤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正脊治疗手法,它以脊柱为中心,用整复脊椎关节错动手法,并结合膏药以及理疗等手段,使督脉的气血条达,经络通畅,阴阳调和,进而达到消除病痛的目的。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山西郭华整脊有限公司。
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是流行于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的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形式,相传起源于唐朝,原本是当时驻扎在娘子关的唐军信史传递信息的方式,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演变成一种民俗娱乐活动,一直流传至今。演出中,村民们牵着自家饲养的马,马上不装马鞍,骑马的人双腿紧夹马身,双手平举,在古巷中飞奔而过。跑马者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不间息地奔跑,其间还穿插着农民自编自娱的社火、秧歌。其拟认定的保护单位为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村民委员会。
(图片均源自申报地区文旅局以及该项目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