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东莞市首家社区文化能人工作室——横沥镇恒泉社区软陶泥艺术工坊正式揭牌。这是一家主打粤剧曲艺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化能人工作室,旨在挖掘培育基层文化能人,通过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春节期间,工作室将开展戏曲人物软陶泥系列艺术沙龙活动,丰富群众新年文化生活。
2017年起,在东莞市粤剧发展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横沥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横沥镇教育管理中心先后在横沥中心小学、第二小学两所公办小学开设了“小金牛”戏曲班和“小梨花”戏曲班,邀请专业老师向学生讲授粤剧曲艺身段知识、唱腔、舞台艺术技巧、戏曲故事、排演经典剧目,不定期开展戏曲进校园沙龙,每年举办戏曲进校园成果调演,与其他镇街的节目交流演出等。截至目前,两所学校共有超过30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学习。
戏曲传承不仅是语言和肢体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手巧来发扬光大。主打粤剧曲艺文化的恒泉社区软陶泥艺术工坊,是在横沥镇戏曲进校园培训及展演展示的基础上,拓展青少年素质提升路径,通过成立艺术工坊平台,更加立体地、全方位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期间,艺术工坊将开展软陶泥制作系列沙龙体验课程,把传统的戏曲人物、服饰文化、戏剧故事等,通过学生的心灵巧手,制作成小泥人、脸谱,通过实物和场景展示,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据了解,恒泉社区文化能人工作室(软陶泥艺术工坊)的带头人张丽婷是一位多面手,她是横沥镇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也是横沥镇戏曲协会、恒泉金铃戏曲社的社长,是一名戏曲“发烧友”,经常活跃在横沥镇的文艺舞台上。
横沥镇恒泉社区文化能人工作室的挂牌,是该镇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横沥镇加大统筹和扶持力度,采取“政府扶持、社区搭台、群众唱戏”的工作机制,大力培育村(社区)文化带头人,建设特色群众文体队伍,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社区品牌文化活动,力争做到“村村有亮点,月月有活动”,不断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力、服务力、凝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基层文化软实力。恒泉社区党委书记吴淦辉表示,挖掘社区文化能人,建设文化能人工作室,可以为文化能人搭建服务平台,让他们发挥特长,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除了恒泉社区文化能人工作室(软陶泥艺术工坊)外,横沥镇还建立了田饶步舞草龙基地、横沥村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传承基地,充分调动文化能人积极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基层群众。接下来,该镇还将推动建设剪纸、摄影、美术等文化能人工作室,打造社区艺术服务空间,建设传统工艺传习所,服务基层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片由横沥镇文化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