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你知道什么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吗?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8-16 11:54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你知道什么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吗?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随着时代变迁,传统造纸早已没落于历史的的烟尘中。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乡朱刘河村仍旧保留这完整的纯手工麻纸制作工艺,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该村世代相传的古法造纸技艺,延续着古代麻纸制作的完整工序。现有几十户人家,以家庭作坊为单位制作麻纸,产量不高,制作工艺以家传形式口传心授。西和麻纸以当地较为常见,具有环境适应性强,速生繁殖快等特点的构树皮为原料,历经备料、原料加工、蒸穰、洗料、碾穰、刀切、手搓、砸穰、淘穰、制浆、打捞、榨水、上墙、撕下扎捆、麻钱记数、刀切剪齐等72道工序精制而成,有“造纸72到手,上墙还要吹一口”的谚语和《天工开物》中的记载相吻合。从构树皮到成品纸,每一个分子破茧重组,每一道工序的超越进取,都深藏者西和造纸人的聪慧勤勉,表达着西和造纸人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与传承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你知道什么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吗?

分布地区

西和麻纸的主产地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部的西高山乡朱刘河村。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缘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在西和县西高山乡朱刘河村,代代相传着一种以枸树皮为原料,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绿色环保的造纸技术。其制作的纸,色呈褐色(有深褐、浅褐),因褐色在当地的方言中为麻色,故人们以其色命其名“麻纸”,也有外地人以其地域称其为“西和麻纸”或“朱刘麻纸”。西和麻纸产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在西和县附近天水市放马滩文景时期墓葬中发现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古残纸,可以推断麻纸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制作工艺世代相传,是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明和创造的一种民间工艺。自西汉以来,以西汉水为纽带、以仇池山为中心、以古蜀道为依托,形成以现西高山乡和纸坊镇为门户的麻纸生产之地。截至目前,甘肃省西和县西高山乡朱刘河村规模不一的麻纸作坊已有70余家。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朱刘河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乡东南部,是朱河与刘河两个行政村的合称。该村东隔六巷河与成县二郎乡相望,南临西汉水与康县、武都接壤,是“二水四县”交界之地。同时也是西和县地理纬度的最南端和境内海拔最低点,海拔900米。因六巷河流经朱刘段叫朱刘河,朱刘河村地名由此而来。这里位于西秦岭南部,山大沟深,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是典型的陇南山地特征。因地处湿润性气候,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200天以上。建国前,群众所需生产生活用品全靠人背畜驮,交通极为不便。建国后,先后修通了三条盘山公路,如今可通汽车,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如今,朱刘河村生态环境良好,景色宜人,东西二山夹峙,中间六巷河涓涓南流,俨然一世外桃源。朱河村有居民61户,370余人;刘河村有居民99户,436人,沿河而居,世代务农。造纸在这里属于家庭副业,多是以一家一户家庭作坊为单位进行。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你知道什么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吗?

历史渊源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蔡伦即使用树肤(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候纸”。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技术的发明应不晚于西汉初年,班固的《汉书》中记载了公元前12年用纸包药的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麻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 在造纸术发明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当时可用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楮皮),对构皮纸曾有“楮先生”之称。麻纸从西汉出现到东汉蔡伦加以改进,使其制造得到普及。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自宋代,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麻纸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别的纸类所代替。此时,人们在生产大量普通用纸的同时,还生产了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加工纸,例如巨幅匹纸和绘画用纸,还出现了关于纸的专著。如今,西和麻纸的主要产地位于西高山乡朱刘河村,原料为构树皮,其造纸源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据当地造纸人历代传承记忆,该村造纸历史不低于1000多年,朱刘河村现有几十户人家,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还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按照原始、复杂、完整的原始流程制造着纯天然、纯手工构树皮麻纸。

传承人

西和麻纸制作技艺共有六代传承谱系,传承方式主要以家传为主。在朱刘河村,从第一代开始至今,从事麻纸制作的传承人文化程度由文盲到小学、初中、高中依次不断提高。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代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要有:胡克林、刘生成、尹志成、尹要武、刘宗仁、尹忠奎;二十世纪初,第二代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要有:胡起涛、刘玉生、尹德贤、尹春关、刘志银、尹孝成;二十世纪中叶,第三代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要有:胡生辉、刘正国、尹体才、尹殿英、刘应平、尹殿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四代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要有:胡岁后、刘智慧、尹付末、尹涛、刘东红、尹志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五代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要有:胡凤钰、刘耀清、尹永红、尹红海、刘柏芳、尹芳贤;2000年至今,第六代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要有:胡严朋、刘海妹、尹永康、尹军成、刘开元、尹芳红。 胡凤钰,男,汉族,生于1968年4月,高中文化程度,住西和县西高山乡刘河村,现从事祖传古法手工制纸是西和麻纸制作技艺等第五代传人。世代以造纸为生,因麻纸造的好,人送外号“胡麻纸”。 刘智慧从13岁开始,师承父亲,从事麻纸制作。1980年,为弘扬麻纸制作传统技艺,刘智慧开始办起手工制纸作坊。

主要特征

麻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是一种以麻纤维、树皮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的共同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水疙瘩)、纸质坚韧;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帘纹一般较皮纸、竹纸为宽;正面横纹,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依据之一。 西和麻纸为纯天然、纯手工制作,其特点是纸色古朴、纹脉细腻;纸质柔韧、耐磨抗损;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原料为纯天然构树皮,不用任何化学添加剂,绿色环保;宜书宜画,适用于传统书画装裱,裱褙糊垫、各种纸活工艺制作、产品包装等多种用途。因其适宜创作仿古书画,被誉为“西和宣纸”。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你知道什么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吗?

重要价值

西和麻纸制作与中华民族传统皮纸制作技艺基本上同源同时,其原料构树皮是古代皮纸制作的主要原料,具有原材料的独特性和制作工艺流程的独特性价值。 其制作工艺保留了古代皮纸制作的原始、复杂、完整的传统工序,不仅是群体文化和社会个性恰当的表达形式,也是当地造纸人对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有效传承,体现了西和造纸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价值。 因其纸质柔韧、耐磨、光滑细腻、防水防蛀,是仿古书画创作、产品包装、装裱糊褙的理想产品,又具有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麻纸对保护古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出土的大量古籍大都是书写在麻纸上承载着中华民族千余年的造纸工艺,是千余年古老文化的活的见证,因此而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状

西和麻纸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还在用麻纸,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麻纸已被其它纸类所替代。由于受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西和麻纸市场销售日益萎靡,知名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大、价格和成本不对称问题日益凸显。在麻纸所带来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80%的情况下,麻纸艺人靠造纸已难以维持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古老的麻纸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近年来,作为西和开发生产的主要文化旅游产品,西和麻纸因适宜于书画创作并绿色环保,受到人们喜爱,一直走俏市场。2006年10月,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西和县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11月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10月,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十余年的保护传承,如今西和麻纸已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道路上的一项“拳头”文化产品。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你知道什么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吗?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责任编辑: 4146DHX

责任编辑: 4146DH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